(1) 基于膜元件初始性能的离散性,反渗透膜元件污染及清洗效果的评价应以膜元件出厂测试指标为基准,且要求统一测试条件。反渗透膜系统的膜污染及清洗效果评价则可借助运行数据标准化软件来实现。
(2) 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的实质是污染物与清洗剂的反应过程。清洗剂种类、清洗液浓度、pH 值、组合清洗次序、温度、时间、水力条件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清洗效果,其中清洗剂种类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常规的化学清洗,可根据厂商推荐方案结合确定清洗剂种类及其浓度,采取动态循环和静态浸泡相结合的方式清洗,并控制 pH 值为 3~11 之间,清洗液温度为 30~35℃,每次清洗时间约 2 小时,清洗液水力条件则尽可能保持低压力高流量状态。对于 4 英寸膜元件而言,清洗压力应低于 0.4MPa,清洗流量为 1.5~2.3m3/h。
(3) 单一清洗剂的反复清洗次数以两次为宜;且相对于单一清洗剂的反复清洗,不同清洗剂的组合清洗可明显改善清洗效果。长时间的酸洗(HCl)或碱洗(NaOH)虽可提高清洗效果,但更易使膜元件脱盐性能下降,实际工程系统清洗时应谨慎使用。
(4) 小型系统(产水量低于 5m3/h)的膜污染一般以悬浮颗粒、无机胶体和铁锈等为主,采用柠檬酸和氨水的复合溶液清洗效果最好,盐酸清洗液也十分有效,但易使脱盐率下降。
上一篇:关于反渗透膜的性能的分析
致力于优化每个水处理项目,打造中国环保行业品牌企业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